在亚马逊运营中,拥有账号只是基础,如果没有合适的产品,再多的账号也是徒劳的。但很多卖家纠结的就是不知道该卖什么。运营尚未发生,选品就成了一道坎。
在选品方面,对大部分中小卖家来说,我的建议是尽可能按照“ 站内为主,站外为辅”的方式进行。
虽然我们可能听过很多关于“站内热销产品竞争激烈,基于站内选品等于是一头扎进红海”的论调,但对中小卖家来说,自身拥有的资源有限,对市场的认知不强,引领行业趋势更是空中楼阁,在此情况下,如果脱离了平台选品,很容易成为无头苍蝇,而基于平台的站内选品方式,“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成功的概率更高。
中小卖家基于平台选品,便于以同行的销量和产品Review的表现对市场容量和产品质量做评估,这样的数据可以有效地为后期运营和推广提供参考,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产品选出来,销量不至于太差。
毕竟,一个蛋糕够大的市场,切下来一块总不会太少, 这远比脱离市场实际,仅凭拍脑袋做决定最后却在实际运营中撞得头破血流才发现预期的市场压根不存在要来得有效。
基于站内分析选品的方式,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选择竞争白炽化的产品。除了我们通常讨论的Best Seller 和Hot New Release 等选品维度外,卖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资源优势,选择某个细分类目的产品。即便这些产品的市场容量也许不是特别大,但平台的数据便于卖家对市场形成初步的预判,以同行的历史销售数据作为参考,自己的预期销量往往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当然,随着自己对平台和商业数据熟悉度的增强,随着对供应链资源把握的加深,基于运营中销售的反馈,卖家一步步成长,会逐步形成自己的运营思路。什么类目有优势,哪些产品好卖,甚至你对产品的设计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把这些想法反馈给供应商,或者按这些念头寻找能够对口的供应商,你开始有了自己的选品逻辑。此时,站外选品的分量也许就加重了。